对商超零售业来说,自己作为冗余的一部分,存量和积弊同样是关键挑战!业绩不好,感觉什么都不好了,这种反应虽然正常,但变成文化却极不正常。谁都想好,但好始终要放到行业大势中,好的逻辑在哪呢?
可能需要三个应对:
1、应对精益管理
因为市场短期不可能变好,供给侧又严重过剩,模式创新面临认知封冻,零售业,还是要向精益管理方向深度挖潜,这可能是当下生存的基础,同时,更加是为未来蓄力。
这是一个老话题,也是一个新命题。老是因为我们讲了很久,但19年之前行业蒸蒸日上,大家忙着追新概念,疫情三年大家忙着防护,所以直到今天,中国零售业始终没有解决精益管理之殇。
而新,是因为牌局焦着,竞争对峙。企业的差别,一是横向系统,或者叫模式,做零售,业态要素大家都差不多,技术换档往往会有很多模式红利机会,像07年之后的移动互联网风口,行业当下应该过了那个蓝域周期;二是纵向深度,这是企业与企业最大的差别。时移世易,精益管理值得从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挖潜:
(1)供应商合作模式的精益化:我们做好供应商协同没有?我们真正获得了去中介化效率没有?我们是否真的有渠道的换新和周转效率?我们是否能享受季节性品类的渠道先发优势?
(2)物流运营的精益化:我们是否有高效的周转、直通效率?我们物流运营的是否有足够自动化效率?供应商对接服务、仓内作业、运输管理、精益配送是否极致高效?
(3)门店作为效率和价值主体,周转、损耗管理、销售结构、服务口碑、全渠道运营是否高效?用户运营管理体系是否足够有效?
(4)后台人事、财务、客服、工程、IT等支持体系,是否足够专业、高效,在服务体系、管理制度、运营体系等方面是否形成了专业闭环?
......
怎么办,其实一直都是战略问题,但我们常常不自觉的把它变成了战术问题。好在商超零售一切都有积累,把过去视为资源,企业就可以用资源解决各种问题。
◆ 盘活人力资源
所有企业都知道商业的源泉是用户,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悟到,把握用户的源泉是员工,是自己。这世界,道理听过、理解与悟到还是有很大的差别!跟人一样,企业是个生命体,人要好,核心是认知&行动,行为和思想合一。
我们大部分企业内部的双标,常常在于谈管理时讲规则,谈福利时讲弹性,而且常常意义感缺失。在面对业绩成本压力情况下,裁员、降薪,先活下去,常常是“合理的”被动选择,只是往前挖,往前挖,危机已经埋藏在过去的行动&认知里。着眼未来,今天正好改变!
所以胖东来被委托整改一些企业,第一手段就是调薪,从本质上说,是现有最有价资源--人力的盘活。我们一直兴奋于大刀阔斧的改革,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机制的调整。对零售来说,大部分企业是要追求结果的,中层挂靠销售和毛利,高层挂靠利润是政治正确,但机制之下,有多少岗位真正能左右结果呢?所以,新的形势,我们更愿意在机制之下、底层红线之上,让店变成一个真正的人性释放的效率体。改革,需要有裁人的动作,更大程度是激活创造力。
对零售来说,可否做过程考核?可否以赛马接龙?可否做人员重组?可否常态创新......形式很多,很多时候,我们可能需要把员工当成第一天认识的新人,从这个角度,企业家、高管们,能找到人的初心!就像罗胖年度演讲表述的“对世界重新解码的能力,就是最低成本的创新资源”。
员工运营有时也是修罗战场,上面的观点,我们更多想用一种反思的精神,从已有的角度,探索改变的可能,做一个新的“逆行者”。在员工问题上,我们一直相信:企业经营是一场修炼,企业家运营企业是他一生的福报。企业一群人,追求有价值、有意义的经营方式,是企业文明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。衡量零售企业优秀与否的,从来都不是业绩,而是员工发心的价值创造。
◆ 盘活商品资源
为什么这么同质化?这是我们在生意不好时,最头痛的发问!同质化必然导致直接竞争。中国市场,从逻辑上讲,应该有足够的厚度容纳分层;但中国的零售业,远远未到定位清晰的层面。所以行业,还会有血淋淋的洗牌!
盘活商品资源,很大程度是对需求资源的整理、聚合,更主要是建立一种长效机制。我们是否敢不卖大品牌,以白牌和自有品牌为主?我们是否敢非常便宜的卖大品牌?我们是否能集中爆发加工制品?我们是否可以做生鲜快闪......
而盘活商品资源,背后的本质却是整个渠道的价值变现,要变革,需要很大的魄力,去舍弃一大堆的沉没成本。我们很多企业已经没有办法轻装上阵,但要好,可能只能去“死”。倘如此,不如早做决断!
◆ 盘活用户资源
没有人的活跃,没有商品的资源,盘活用户可能只能是仙药后的幻觉。企业可以以大促销切入,而长效的锁客,永远需要体制的与时俱进。疫情期间,企业可以多些傲娇,追求高毛利,但当下今后,零售需要重定战略,贴服用户,重回性价比。
盘活用户资源,会员是核心!大数据之下,会员运营玩法屡见不鲜,新的阶段,会员运营是服务、技术、价值组合发力的结果,也是企业精益运营的重中之重。
2、应对竞争
因为过剩,因为同质化,竞争成了必然,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,不管是大卖场还是社区店,接下来的6-8个月,不愿躺平,惨烈竞争就可能是无法逃避的话题。京东当前的“百亿补贴”的决策,可能是这个时期的缩影。
而讲竞争,斗争的艺术、策略的组合、资源计划和排兵布阵,体现的是企业的能力。以商品资源为载体,低价、玩券、送减......老套路加新玩法,体现的是企业人的素质和组织的功力,准备好资源,提前做好规划,准备好出击,也准备好挨打......
竞争一定是有好处的,但对个别企业品牌来说,可能就是永别。湘潭国资委入主步步高、安庆迎江区国投注资家乐福、陕西国资接盘人人乐这样的事件值得我们透析,保持现金流和自有资金充沛,可能的情况下,充实自己的现金库很有必要,2023对商超零售来说,竞争可能就是生死局!准备好继续熬吧,耐力至上!
而更广的意义,竞争之上,企业还是要去寻找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,只有如此,才能超越竞争,这,是零售竞争更高的逻辑,中国,需要多一些胖东来们!
3、应对创新
盘活和竞争之后,创新是商超零售急面的另一话题,当前的环境,品类杀手仍会有大量可能。对商超所有的一级门类,市场都可能有新的品牌杀手。而对疫情期间火旺的社区商业来说,各种品类杀手如休闲零食、肉铺、水果店、杂食店.....在用社区店分化大卖场一样的手法分化大中型社区店,任一门类分去两三千元,可能都是门店盈亏的拐点,用专业化综合化理论解析,火爆的社区商业最后还是要回到业态创新这个话题。
生鲜传奇主攻小鲜店、家乐福社区品质中心2.0、谊品生鲜做批发部......行业,很大程度还是需要业态业种迭新,从而去消化供应链产能。